發布時間:2021-07-20 閱讀:472
6月8日,深圳發改委發布《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
《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5 年,深圳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 9 萬元。到 2025 年,在冊戶籍人口超過 780 萬人。到2035年,深圳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實施新一輪前海總體發展規劃,還將推動前海、大鵬等設立新口岸。深圳都市圈范圍也確定,將制定實施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以深莞惠大都市區為主中心,以深汕特別合作區、汕尾都市區、河源都市區為副中心。
深圳作為主陣地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將高標準建設光明科學城、創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體制機制、規劃建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
深圳將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10+1區最新發展定位公布。
深圳都市核心區擴容提質,將寶安區的新安、西鄉街道,龍華區的民治、龍華街道,龍崗區的坂田、布吉、吉華、南灣街道等納入都市核心區。
另外,交通、教育、醫療、住房等做了很多規劃。
到 2025 年, 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 67.3 萬個,建設籌集公共住房 40 萬套,三甲醫院達 30 家,另外,十四五綜合交通重大工程也公布了。
《規劃綱要》共130頁,分19章節,涵蓋深圳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信息量非常大......
2035年遠景目標
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 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2030年,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臺階。
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 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率先實 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到本世紀中葉,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先進城市 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十四五”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 現代化。
——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現代產業 體系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新經濟發展國際領先,在構建高 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經濟總量超過 4 萬億 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 1.5 萬億元。
——創新能級顯著提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 設取得顯著成效,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躋身世界一 流,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 5%左右,原始創 新能力實現較大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突破。
——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開放多元、兼容并蓄、創新 創意、現代時尚的城市文化特質更加鮮明,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文化產業發展質量顯著提高,建成一批標志性文化基礎設施,形成 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 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 9 萬元,優質均衡的公共 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 善,人民生活更殷實、更安康、更舒適。
——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低消耗、少 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標 準推動碳達峰邁出堅實步伐,大氣、水、土壤、近岸海域等 環境質量持續提升,PM2.5年均濃度低于 20 微克/立方米,主 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以上,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城市更美麗。
——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城市治 理的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穩定 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基本形成,城 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能,努力成為超大型城市現代化治 理的典范。
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1、推進深港澳深度合作
1)共建深港澳優質生活圈。
● 加快東部過境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推進港深西部快軌規劃研究工作。
2)高品質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建設。
● 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實施新一輪前海總體發展規 劃,建設國際化城市新中心。
● 建設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 深化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 創新實驗區建設。
3)高標準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 高標 準推進深圳園區建設運營。
● 建立健全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 制,共建國際一流的科研實驗設施集群,共同引進國際頂尖 研發型企業,設立聯合研發中心。
4)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
● 推動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先行區、沙頭角深港國 際旅游消費合作區等片區建設發展
● 加快皇崗、沙頭角等口岸重建,改造升級羅湖、 文錦渡等口岸,推動前海、大鵬等設立新口岸,打造口岸綜合改革示范城市。
2、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1)規劃建設深圳都市圈。
● 制定實施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 以深莞惠大都市區為主中心,以深汕特別合作區、汕尾都市 區、河源都市區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領、軸帶支撐、圈層 聯動的發展格局。
● 統籌推進都市圈基礎設施建設,加密都市 圈交通網絡,與周邊城市構建半小時交通圈。
2)創新都市圈發展體制機制。
● 推動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務共建共享,促進教育、醫療、養老、環 保等政策銜接。
3、增強“一核一帶一區”主引擎作用
1)強化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
● 協同打造一批重大 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2)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
● 加強與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在軌道交通、產業園區、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合作。
● 加強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聯動發展,研究規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
3)積極對接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
● 支持汕頭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構建深圳-汕頭深度協作機制,加強與汕 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海洋經濟協調發展,輻射帶動汕尾 等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強與韶關、梅州、清遠、河源、云 浮等地生態型產業合作。
4、扎實開展對口幫扶和合作交流
1)全力做好對口幫扶。
● 支持喀什(深圳)產業園,深圳與河源、汕尾 共建產業園等對口幫扶地區產業園區建設。
2)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大局。
● 深化深哈合作,推進深圳(哈爾濱) 產業園區開發建設。
城市功能、綜合承載力
1、形成開放彈性有機緊湊的城市發展格局
1)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
2)優化“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空間結構。
● 推動都市核心區擴容提質,將寶安區的新安、西鄉街道,龍華區的民治、龍華街道,龍崗區的坂田、布吉、吉華、南灣街道等納入都市核心區。
3)高標準推進重點區域開發建設。
4)加快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
● 規劃建設先進制造業集中承載區和 深圳港東部拓展區,主動承接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臨港產業轉移和先進技術轉化,建設國際一流的東部產業新城。
2、提升城市建設管理現代化水平
1)高標準開展城市規劃建設。
● 制定和實施國土空間總體規 劃,以容量管控和建筑規模約束引導城市減量化內涵式發展,持續優布局、強功能、拓空間、提品質。
● 鼓勵開展城中村和舊工業區有 機更新,有序推進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加快老舊小區改造, 深入開展土地整備利益統籌。
2)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
3、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1)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
● 加快提升寶安機場集 疏運能力,加強與惠州機場合作,遷建南頭直升機場,規劃 建設深汕通用機場,打造“2+2”機場規劃布局體系。
● 到 2025 年,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 7000 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 180 萬噸。
2)打造全球貿易樞紐港。
● 構建集 裝箱近距離內陸港體系,開展平湖南內陸港建設試點和黎光 內陸港規劃研究,加快平鹽鐵路、平南鐵路改造。
● 到 2025 年,集裝 箱吞吐量達到 3300 萬標準箱。
3)前瞻規劃建設對外戰略通道。
● 向西構建功 能清晰、結構合理的多元跨江通道體系,加快深中通道建設, 開展伶仃洋通道建設研究論證,規劃深圳至南寧高鐵,打通 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戰略通道。
● 向北加密與粵北地區聯系,加快贛深高鐵建設,形成聯系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
● 向東 加強粵東及沿海地區連通,加快推進深汕第二高速、深圳至深汕合作區鐵路建設,強化深圳與長三角之間的聯系。
● 推進機荷等高速公路立體復合改擴建及自由流收費體系建設。
4)建設高密度網絡化的軌道交通體系。
● 協同周邊城市推進軌道一體化發展,有序推進城市 軌道交通規劃建設。
● 深化軌道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引 入社會資本參與。
(5)提高城市交通綜合服務水平。
● 到 2025 年,綠色 交通出行分擔率達 81%。
4、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提升海洋經濟發展能級。
● 創新發展海洋金融,籌建國際 海洋開發銀行;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子信息等海 洋新興產業;發展深海網箱養 殖,建設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全球海 產品采購及冷鏈交易中心;高質量舉辦中國海洋經濟博覽 會,打造“中國海洋第一展”。
2)增強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 規劃建設海城協調、產城融合的“鹽田 -大鵬-深汕”和“蛇口-前海-海洋新城-光明”東西部海洋 科技創新走廊,謀劃建設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
3)建設高品質濱海親水空間。
● 推進蛇口漁港升級改 造,建設深圳海洋博物館、紅樹林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 打造海洋地標性建筑。
共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以主陣地作為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 聚焦信息科學、生命科學和新材料科學領域,以光明科學城為主體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實現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有機聯動
2、打造以國家實驗室為龍頭的戰略科技力量。
● 聚焦寬帶通 信和新型網絡等領域建設國家實驗室,打造世界頂尖的網絡通信研究中心等。
3、構建重大戰略創新平臺體系。
● 高標準建設光明科學城, 按照國家統一規劃部署,加快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一體化建設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中心,布局光明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區。
● 創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體制機制,全面對接國際科技創新規則制度,推動國際性產業與標準化組織落地,規劃建設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深圳園區。
● 規劃建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完善部省市合作共建機制,創新開發建設模式,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示范區。充分發揮國際大學園 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設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是從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建設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地、加快建設生物醫藥強市、提升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等基礎產業競爭力等方面著手。
打造全球數字先鋒城市
●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規劃中,著重提了搶抓數字技術產業變革機遇,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 應用場景優勢,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主攻方向,大 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生態,促 進數字化轉型,引領數字新生活。
展現現代文明之城
●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 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不斷激發全社會 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加強公共文化設 施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教育
2025 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 67.3 萬個
幼兒園:到 2025 年,新增幼兒園學位 12.5 萬個以上,公辦園和普惠性 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 85%以上。
中小學:
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統籌財力優先保障義務教育支出,加強義務教育學位規劃與建設,提高學位配置規劃標準,建立學位建設聯合審查制度,實施原特區外義務教育 學校質量提升計劃。
創新高密度城市教育用地保障制度,探索中學、小學建筑樓層設置標準。完善義務教育入學機制, 構建與人口政策相適應的學位積分政策。
健全公平合理的多樣化就近入學制度,推行大學區招生和辦學管理模式,推進集團化辦學,消除大班額,逐步改善師生比。
高標準建設云端學校和“未來學校”。到 2025 年, 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 67.3 萬個。
高中:到 2025 年,新增公辦普高學位 11 萬個,打造國內領先 81 的特色高中、民辦品牌高中各 10 所。
民辦學校:
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構建差異化的扶持政 策體系,實施國際教育示范工程,加快建設多元融合學校, 按需增設外籍子女學校。到 2025 年,建設 3-5 個高端民辦 教育園區,扶持發展一批優質國際化特色學校。
高校:
實施學科專業強鏈補鏈計劃,加快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 培育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到 2025 年,3—5所高校綜合排名 進入全國前 50 名。
加快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 深圳海洋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音樂學院、深 82 圳師范大學、香港大學深圳校區等高校籌建工作,探索都市 型高校建設新模式。實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重點支持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建設,爭取進入國家“雙一流”行列, 積極支持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 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 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納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列,支持 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建設“新工科”示范高校,深 圳技術大學加快建成高端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新高地。
職業院校:到 2025 年,創建 6-8 所優質中 職學校和 10-15 個優質專業群,建成 2-3 所具有世界一流水 平的職業學校。
醫療
2025 年,三甲醫院達 30 家
到 2025 年,三甲醫院達 30 家, 新增國家(或達到國家水平)臨床重點專科 5 個以上,每千人病床數達 4.5 張。
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
2025年,建設籌集公共住房 40 萬套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完善住房制度政策法規體系, 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和保障 體系。健全公共住房分配管理、封閉流轉和各類住房定價機制,完善公共住房供后監管制度。提高居住用地比例,公共 住房用地實行計劃單列。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商品住房建設和交易管理,建立二手房合理價格引導機制。
建立商品住房用地儲備庫,加大商品住房供應。
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推動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整頓租賃市場秩序, 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持續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突出住房的民生屬性,持續開展大規模公共住房建設行動,嚴格落實公共住房配建政策。創新公共住房建設運營模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住 房建設。
建立公共住房用地儲備庫,優先保障公共住房用地供應。建設跨市域的大型安居社區,創新城際住房合作機制。 到 2025 年,建設籌集公共住房 40 萬套。
全面提升居住品質
建立健全經濟適用、品質優良、綠 色環保的住房標準體系,提升物業現代化管理水平。
探索開展出租屋分級分類管理,鼓勵城中村規模化租賃,持續改善 城中村居住環境和配套服務,將城中村逐步建成管理有序、 治安良好、環境優美、開放共享的新型社區,持續發揮城中 村作為低成本居住空間和職住平衡穩壓器作用。
此外,在環境方面將打造美麗宜居生態城市到 2025 年,完成 1000 公里碧道建設,水質凈化能力達 850 萬噸/天。
同時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建成世界著名花城。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
全面實施綜合改革試點
1)構建系統高效的綜合改革試點推進機制。
2)加快重點領域改革。
● 到 2025 年,基本完成試點改革任務,為全國制度建 設作出重要示范。
實施促進人口中長期均衡發展戰略。
● 加強超大型城市人口正向調節,推動人 口與產業、城市協調發展,不斷創造有利于城市發展的人口 總量勢能、結構紅利和素質資本迭加優勢。
● 合理控制中心城區人口密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推動人口結構優化。
● 到 2025 年,在冊戶籍人口超過 780 萬人。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 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作價 出資(入股)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先行先試國有建設 用地使用權到期續期制度改革。
● 探索商業用地與低效工業用地置換,加強政府主導的連 片產業空間供給。
● 加強城市更新、土地整備和棚戶區改造等 多種再開發手段的綜合運用,穩妥推進歷史遺留違法建筑、 已批未建地和臨時用地處置。
● 到 2025 年,通過城市更 新和土地整備,實現直接供應用地 10 平方公里、儲備用地 40 平方公里、綜合整治用地 45 平方公里。
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
● 到 2025 年,PCT 專利累計 申請量達 8 萬件。
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產權保護、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和新型監管機制。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高地、穩步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改革。
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率先建立現代財稅體制。
信息來源:搜狐新聞
Copyright 2024 by Trust Exhibi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6120933號 粵公網安備44010602012547號